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89

【行走古村落】仙台村:大唐遗迹凤翔寺-古都热风老广场鲁迅先生的散文有篇名篇《藤野先生》,文中回忆了早年求学日本仙台的一段往事此生未完成?


【行走古村落】仙台村:大唐遗迹凤翔寺-古都热风老广场
鲁迅先生的散文有篇名篇《藤野先生》,文中回忆了早年求学日本仙台的一段往事此生未完成,今天仙台市还铸有鲁迅铜像,仙台的名字便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怀柔也有个仙台,是杨宋镇的一个村,长期以来,名不见经传,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中日的两个仙台,隔山隔海,毫不相关,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村民传说1992年,曾有日本学者来信来访,寻根溯源。据说从唐代起,日本僧人便远渡而来,习读经法。日本仙台之名,便源起于此。当然这些说法未经证实,姑且算作传闻而已,而仙台的大唐遗迹凤翔寺,却古韵千年,遐迩闻名。
初春之际,春寒料峭。我们在村党支部副书记解淑萍的带领下,来到了村西南的凤翔寺。远远望去,寺院内外,古木参天,红墙黛瓦,庄严气派。山门外分列左右蹲坐着两尊石狮子,正门东侧还建有边门。如此规模宏大的寺院,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村庙,感觉一定有历史上的传承。

凤翔寺山门
《怀柔县志》记载,凤翔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凤翔寺初名“仙圣传院”,亦有经幢刻文称“仙圣台院”异界导师,仙台村即因此得名,金代改为“凤翔寺”。明万历和清康熙《怀柔县志》对仙台的记载为:“在县东十里木须肉的做法,高十丈,下有深洞,可容八九十人。”凤翔寺鼎盛时曾建有七进殿宇,有山门、客堂、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和千佛殿等。寺西有塔林,由于年久失修,至明清时已大部分坍塌,仅存山门与正殿。故明清县志只作为古迹记载,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解书记介绍,寺内古洞据传说就在天王殿下面,内藏经卷和唐代建寺高僧真金化身一尊及其他佛宝,但谁也不知道洞口在哪,成了千古之谜。

凤翔寺
走进山门,院落东南角有古井一口,井水极甜,可惜现在已经干涸藤木一真,这口古井也是难得的古代建筑遗迹,名为仙人井。解书记说,相传此井为仙人一夜之间从附近解村搬来,时值天亮鸡叫,未得摆正,仙人即匆忙而去,故井筒至今倾斜。过去曾有儿童不慎掉进井内,却神奇地浮于水面,未曾沉溺,有人发现水下有青龙托举。这些传说活灵活现,为古老的凤翔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水没坪村。
据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乡人解琳、王亮二人发起,以募捐集资的方式,对凤翔寺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建大殿3间,东西耳房各3间,共9间,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工。之后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募资重修。当时解琳已经去世,其子解福成和王亮以及凤翔寺的住持僧法幢等共同筹办,再次将天王殿、僧房及山门、院墙等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后立有一通功德碑,碑阳“重修凤翔寺碑记”为红螺寺僧人了睿撰文,怀柔县县学增广生曹振德书丹。了睿即天朗法师,他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弟子。我们在大雄宝殿前见到了这通嘉庆石碑,所有关于凤翔寺的记载大都出于此碑碑记。
在寺院内参拜,早春的暖阳为殿宇镀上了一片金黄。几乎没有游人,古刹内更显庄严静寂,与咫尺之遥的中影基地、百汇演艺学校形成鲜明的对比。寺内遗留有唐朝古柏、辽代石幢、金代灵骨塔、明代铁钟、清代石碑颜珛聿,被誉为“五朝文物”,十分珍贵。

唐柏
两株古柏位于大殿前侧,一株干径1.2米,高16米;另一株干径70厘米,高10米,均为一级名木古树,冠盖若棚,铁骨铮铮,气势非凡。嘉庆碑文记载:“院内有古柏二株……疑是千余年物,故居人皆言唐柏。”此为怀柔唯一有碑文记载的唐代古柏康欣胶囊。唐代于今,少说也有1200多年了。岁月脱去它们的树皮,枯干了树冠的枝杈,却在树干上留下了美丽的谁也看不懂的经文符号,这是大自然显示的密码,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有生命的活文物。
石幢共有两件,横放在西配殿左侧。一件刻于大辽太平二年三月,即1022年,距今已经有900余年,上刻有唐开元年间高僧不空三藏翻译的佛教“尊胜秘密咒”经文,是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另一件石幢为“通辨大师”的灵骨塔,亦是刻写的尊胜咒汉译经文。通辨大师是金代佛教高僧。金人崇尚佛教,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红螺寺,金大定三年(1163年)著名高僧佛觉大师退隐红螺寺讲经,之后不久通辨大师也来到仙圣传院讲经,并改仙圣传院为凤翔寺。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通辨大师圆寂后,为他建了灵骨塔。利索夫斯基

寺内明代铁钟
我们在正殿东侧发现了明代铁钟,悬挂在木制支架上,高为1.55米,底部周长2.9米,铸造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铭文为瘦金楷体,笔划遒劲有力,字迹清晰。正中部位铸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字样,周围饰以花纹,每字5厘米见方。其余为铸造和捐助者姓名,共记有16个村329名信众捐资。钟肩、钟腰和钟口处均饰以花纹,钟钮为龙形。从铭文中可知当时仙台村为昌平州怀柔县木林里所属。据传说,这口铁钟曾被借往红螺寺,竟然怎么敲也不响。而在凤翔寺内,钟声锵锵,清脆悦耳,声闻数十里,可与红螺寺的钟声遥相呼应瑞蚨祥官网。时有“凤翔钟声响、十里太平声”的说法。
为了更深入了解凤翔古寺,我们拜访了村里90高龄的尹德玉老人。尹老身体不好,正躺在床上输氧,见我们来了,坐起来与我们交谈。他说自己从10岁起,就出家在庙里做了和尚,法号安岫,一直到16岁还俗。那时已是民国了。寺院内还有三位僧人,其中住持心和,法号瑞祥,三十多岁,是自己的师傅。每天自己都跟着师傅一起在寺内烧香、撞钟、接待香客。那时候信众很多,许愿还愿,香火很旺。寺院周边有70多亩香火地,雇有佣工天冬草,长年耕作。每年四月初八日庙会,广场上挤满了人,有花会表演,有做买卖的摊档,红火热闹。

辽代经幢
仙台村地势低洼,东有潮白河,西有怀河,历史上经常闹水灾。凤翔寺因建在高台上,地势较高,洪水再大也安然无恙。1939年夏,阴雨连绵,河水暴涨,潮白河和怀河水在天不亮时,就连成了一片,把整个仙台村淹没在水中。霎时,呼爹喊娘、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村民有的骑在房脊上,有的抱着树梢不放。那时,房屋全被冲毁暴风法庭,家畜被水卷走,大部分村民拼命往寺里跑,才得以保住性命。尹德玉老人亲历了那次触目惊心的灾难,至今仍历历在目。因有此救命之恩,凤翔寺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极高。
箫韶九成,有凤来仪。自古即为祥瑞之地的杨宋镇不久前又传来好消息,北京电影学院确定落户该镇古武斗皇,新校区即将开工建设。仙台村坐享其利,喜乘东风,已酝酿提出规划扩建凤翔寺的设想,准备扩建为其鼎盛时期的七进院落,建成集祈福观光、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经典佛教道场,使千年唐代古刹盛世重光。离开仙台,我们期待着仙台村的村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中国影都”这只金凤凰的羽翼增添绚丽夺目的光彩。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
2017年4月13日北京日报古都版
微信编辑:李自曼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古都热风老广场
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
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

北京日报副刊部出品
全文详见:https://www.6596.org/1016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