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12

【观读品鉴·艺术博览】“湖州竹派”千古风流-蜗牛的文史哲2018第(135)期文/水云相依“湖州竹派”是传统中国画著名流派之一。此画派以竹为主要表


【观读品鉴·艺术博览】“湖州竹派”千古风流-蜗牛的文史哲

2018第(135)期
文/水云相依
“湖州竹派”是传统中国画著名流派之一。此画派以竹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北宋文人画家文同、苏轼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著称秋日私语简谱。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进士,历官邛州、陵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元年(1078)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湖州)太守。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同在赴任途中祖巫霸世,病故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魔界英雄传,人称文同为“文湖州”。由此可见,“湖州竹派”实为“文同竹派”也。
“胸有成竹”的绘画大师文同
竹子生命力强,挺拔秀立,劲节虚心,她被人们赋予志向高洁、“群居不倚,独立不懼”的品格,一向为古代文人所喜爱。东晋书法家王子猷爱竹近于痴迷,即使在一处暂超级状师住,也要命人种竹,并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宋代大文豪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已经演变成为体现文人风骨的最佳载体,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早在唐代,竹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唐代萧悦、程修己,五代郭崇韬夫人李氏、后蜀黄筌、南唐徐熙等都曾画竹。
“湖州竹派”最突出的特点是墨竹,但墨竹源于何处却说法不一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元代张退之《墨竹记》云:“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以左右”。他认为墨竹创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元代夏文彦《图画宝鉴》载:“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云河简谱,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魅生txt,常郁悒不乐。月下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毫濡墨,模写窗纸上薄荷的诱惑,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他认为墨竹创始于李夫人。比较可信的是唐代画家萧悦画竹,闻名于当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为萧悦所画竹枝题写《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官运何常在。”白居易盛赞萧悦为古今画竹第一人,表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诗人的绘画艺术思想。可惜萧悦画作未能流传,其竹画是不是墨竹也存有疑问。
很显然,文同并不是最早用墨来写竹的人,但他却能超越前人,创建了名震画坛的“湖州竹派”。元代画家李息斋在其《竹谱详录》中说:“墨竹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旧说五代李氏(李夫人)描窗影,众始仿之。迨至宋朝,作者浸盛。文湖州最后出,不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可见文同墨竹画的影响力是空前的。
到了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宣和画谱》才把墨竹列为十门画科之一,文同的墨竹被皇家作为珍品收藏,其条目下介绍曰:“文臣文同,字与可,梓潼永泰人。善画墨竹,知名于时。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顷守洋州,于筼筜谷构亭其上,为朝夕游处之地,故于画竹愈工。至于月落亭孤,檀栾飘发之姿倾城逝,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盖亦进于妙者也。或喜作古槎老枿,淡墨一扫,虽丹青家极毫楮之妙者,形容所不能及也。盖与可工于墨竹之画,非天资颖异,而胸中有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何以至于此哉?”《宣和画谱》对文同的墨竹真可谓推崇备至撒冷镇,赞赏有加,也深知文同画竹的妙趣。
文同的墨竹能够具有如此生动的感染力,首先得益于他对竹子的热爱,得益于他对竹子虚心劲节精神的敬仰理解胭花笑。北宋文学家苏辙《墨竹赋》中记叙文同“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竹成为他的知己、好朋友,甚至成为他“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恋人。故尔文同在《此君庵》中咏道:“我常爱君此间坐,胜见无数寻常人。”。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家屋前屋后种了各式各样的竹子,经过长时间观察后,竹之形、竹之韵,已侵染于心,深入骨髓。他凝神注目于竹林的同时,常常不能自已地奋笔挥洒,手上兔起鹘落,笔下风韵楚楚,仿佛自身已与万竹同化。这样聚精会神、倾全力绘制的墨竹本于自然而超乎自然,当然更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

文同画竹时,先将竹子的概图布局了然于胸,随即“振笔直书,追其所见”,栩栩如生的竹子,弹指间就浮现在眼前了。当时诗人晁补之赞叹说:“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是文同的创举,而“文同”、“与可”也几乎成为了墨竹的化身、代名词。
文同画竹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花鸟画的写意画法,在于他的水墨用笔。他改变了前人画竹常用的勾勒画法,“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至与可(文同)始也。”(米芾《画史》)淡墨一扫,形神兼备,龙套王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风格简约的特点。当然,我们从绘画的技法看米芾这句话,应当是“墨深为背、淡为面”才对,这样明暗的处理就显现出来了。虽然只是简单的墨色深浅的区分,但文同的这一创举在中国绘画史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同墨竹的高妙在于它比前人更加追求笔墨的韵味,更加追求超以象外的诗意,更加追求迅疾而富有音乐性的笔触发挥的艺术灵性。也就是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文人士大夫们在绘画笔墨上的追求、意趣,让“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由此“湖州竹派文同墨竹的高妙在于它比前人更加追求笔墨的韵味,更加追求超以象外的诗意,更加追求迅疾而富有音乐性的笔触发挥的艺术灵性。也就是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文人士大夫们在绘画笔墨上的追求、意趣,让“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由此“湖州竹派”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为中国绘画史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名家云集的“湖州竹派”
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写道: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徐州),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文同从洋州回到京城后,向他求画的人纷至沓来。有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在文同面前显摆他们的阔绰,文同十分厌恶,将他们送来的绢素抛于地上,发狠道:“我要拿这些东西做袜子穿!”。这时,他想起以他为师、同样善画竹石的苏轼,此时正在徐州为官。苏轼为人豁达开朗,要有他在就好了,他就能巧妙为自己抵挡这些令人讨厌的人了。于是文同就给苏轼去信说:“我告诉前来要画的人:‘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徐州),可往求之。’你们要墨竹画就去找苏轼。老弟对不起了,以后袜材都要聚到你那里去了”。书尾还有诗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他将用家乡的鹅溪绢,画出竹子的万丈之势。值得注意的是,文同在信中称自己的墨竹画风为“墨竹一派”,可见他认为自己的墨竹绘画风格已经臻于完美成熟,足以开宗立派。后来苏东坡也公开宣称自己是“湖州竹派”,“东坡本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苏轼《题<憇寂图>诗》),可以说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的“湖州竹派”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最早确立“湖州竹派”名称的是《文湖州竹派》一文,在民国时期出版的《美术丛书》中署名该文章作者为吴镇。吴镇字仲圭石筱群,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善画,为元末四大画家之一。吴镇墨竹师法文同,流传的墨竹画有《墨竹谱》等。但《文湖州竹派》一文作者并非吴镇。由于该署名文献收录在《美术丛书》中,并被后来的美术研究者大量引用,变为既成事实。《美术丛书》民国时期由邓实、黄宾虹编著,是集中国古代重要美术著作于一身的大型丛书。书中署名吴镇的《文湖州竹派》一文实为明代僧人莲儒编撰《湖州竹派》一卷,系辑录《画史》、《画继》、《图绘宝鉴》等书而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莲儒《湖州竹派》云:“其李公择妹、苏轼二条乃米芾《画史》之文刘新齐,黄斌老、黄彝、张昌嗣、文氏、杨吉老、程堂六条乃邓椿《画继》之文,刘仲怀、王士英、蔡珪、李衎、李士行、乔达、李倜、周尧敏、姚雪心、盛昭十条乃夏文彦《图绘宝鉴》之文,吴璜、虞仲文、柯九思、僧溥光四条乃陶宗仪《画史会要》之文,皆剽窃原书。不遗一字。”莲儒,明代僧人,籍贯不详,自号白石山衲子,喜好绘画艺术,他还著有《画禅》一卷,罗列画僧多人。莲儒爱好写两笔文字,却不料落下个“剽窃”的罪名。不过,《湖州竹派》一卷虽非莲儒原创,但他关注“湖州竹派”的传承,关注“湖州竹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影响,其慧眼独具还是值得赞许的。
作为“湖州竹派”第一位登堂入室的大弟子,苏轼对文同的墨竹不遗余力地进行宣扬。他写下了许多颂赞诗文,大肆鼓吹他们两人的绘画理论。并且跃跃欲试,身体力行。“湖州竹派”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苏东坡功不可没。文同是中国文人画的先驱、开拓者,而苏东坡则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这种发端于文同墨竹的文人画意趣扩展影响到山水画、人物画,在绘画领域全面开花。从此,北宋“文人画”蔚然成风。
文同墨竹哺育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画家。到元代,画竹好手如雨后春笋,名家辈出,“湖州竹派”队伍进一步壮大。赵孟頫、管道升夫妇,柯九思,吴镇,顾安,李息斋父子,无不各擅其妙,极尽墨竹风采。同时“文人画”以墨竹开端,走向成熟。到明代,王绂、夏昶、唐伯虎等人都是画竹高手。到清代,“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画竹名家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近现代“湖州竹派”继承者有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董寿平等绘画大家。他们不但继承了文同墨竹的技法,而且大胆开拓钱江龙,不断深化文人画内涵,让“湖州竹派”发扬光大,让中国文人画走向世界。
“湖州竹派”与湖州
我们知道“湖州竹派”之湖州并非指地方概念,但“湖州竹派”与湖州的确有不解之缘。文同赴任湖州而中道去世,接任湖州太守的正是他的好友苏轼。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友文同送给自己的《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苏轼挥笔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追叙两人友谊,并回忆起文同对自己绘画技法的言传身教,也由此奠定了“湖州竹派”的理论基础。未几“乌台诗案”事发,苏轼在湖州被捕下狱,后贬官黄州。文同、苏轼二人是“湖州竹派”始祖,仿佛命中注定,湖州无意之中成为了他们的开创“湖州竹派”的初始之地。没有二人的湖州之行,“湖州竹派”也就无从谈起了。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湖州以出产“湖笔”闻名于世,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历代文人画家在湖州更是层出不穷。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就是湖州人,赵孟頫画墨竹,善于运用书法笔法,拓宽了花鸟画的深层表现空间,他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王凤友,对墨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孟頫夫人管道升,工书画,尤擅墨竹,笔意清绝,人称管夫人,是“湖州竹派”有名的才女。夫妇二人的外孙王蒙也是大画家,是著名的文人画家“元四家”之一。近代著名的书画金石艺术大师吴昌硕也是湖州人,他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被誉为“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由此可见,“湖州竹派”的优良传统在湖州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时至今日,湖州爱好墨竹绘画的人们还在为“湖州竹派”摇旗呐喊,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本文作者刘永,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驯鹿游戏,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东津路6号。
往期精彩
【原创文字·诗词天地】拾花笔记(上)
【长篇连载·国史闲谈】08、商相伊尹的开挂人生
【原创文字·随心絮语】恩与情

长按关注
蜗牛的文史哲
让我们像勤奋的蜗牛,慢,但绝不放弃攀登!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期编辑:一尘
全文详见:https://www.6596.org/85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