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13

【视野】航运电商:你活得还好吗-港口科技 对于航运电商这种新生事物,《航运交易公报》曾在2016年第26期的《航运平台的哲学原理》和2016年第48期的


【视野】航运电商:你活得还好吗-港口科技


对于航运电商这种新生事物,《航运交易公报》曾在2016年第26期的《航运平台的哲学原理》和2016年第48期的《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中以“策划报道”的形式予以探讨。
又是一个半年过去了,航运电商们活得还好吗?其中几家欢乐几家愁?赢家是否就真的无懈可击?输家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互联网+航运”的概念是否如那一个个PPT吹的那般,给航运业吹来了一股股清风,甚至带来了一次次脱胎换骨呢?
不过近在眼前的事件是,5月21日,乐视网公告称:乐视CEO贾跃亭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诸天祭,专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这家创业13年、上市近7年的“互联网+PPT”企业目前遭遇的窘境折射出类似企业“避实就虚”的共同特质。然而问题是,吹牛的不傻、投资人也不傻,真正傻眼的是乐视相关的供应商和广大散户——分析数据表明,贾跃亭等至今已经套利数百亿元。
鸡肋般的集运电商
集运市场因其先天的标准化运作模式,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航运”能够直奔成功的细分市场。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集运市场为什么亟需完成“互联网+”?原因正如《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中(本刊2016年第48期)指出的,传统集运市场长期处于低效营运中,周厚恩故其中能够得到优化并榨取利润的环节很多,相关企业有义务凭借信息化优势充分挖掘出足够多的利润点,以反馈消费端向物流端要利润的迫切现实。而这种“信息化”的完成,不应该是分段式和碎片化的,而应该是全流程和全供应链的信息化——真正完成货物、运输工具、物流状态和成本分析的整体信息化。
也只有这样,货主、货代企业、班轮公司三方才能实现一种自然共赢局面。货主通过付出预期可控的成本采购到真正的“一站式”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货代企业和班轮公司则能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高营销和服务两重效率,实现成本的有效压缩,三赢局面路径清晰。但是,现实是这样的吗?
先来看表1,不难发现目前无论哪种电商模式,都有着各自先天的发展瓶颈。以其中的“三方平台”为例,班轮公司搭建该类型平台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身效率,故在垂直向上的运作过程中,其无法给货主和货代企业带来效益提升的瓶颈是明显的。换句话说,这种平台完成的是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化而非实现了所谓“互联网+航运”的模式,核心原因是因为“生态圈”的缺失。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原先在线下完成的事情搬到了线上,而被采购的资源,也就是交易对象的舱位,没有被赋予任何“增值”,所以说整个系统是“死”的。
重复建设的重灾区
无论是物流企业本身基于转型考虑催生的副产品,还是IT业海归瞅准集运电商市场的倾心之作,集运电商产品本身已经长得越来越像,这种“像”甚至延伸到了运作模式的雷同上,而且对所谓“成功经验”的模仿成本也极低。
产品本身,不说是基于SAAS架构的云服务都不好意思见人,当然,整合ERP、CRM、SOL和OPOL等一系列要素已经够不上对用户吹嘘的资本阿丽娅公主。然而一旦被问及成功案例,却少之又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也常常被诸如“用户企业效率将成倍增长”和“企业物流成本将大降50%”等天花乱坠的论调所包围。且不说物流成本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就说所谓的“企业效率”秋成勋,作为物流端的企业真有科学的工具测算?
脱离了产品本身,《航运交易公报》记者看到的更多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圈地”行为,同业者的聚会、铺天盖地的软文攻势等等,类似的作为能有多少功效自不消多说。
“互联网+航运”作为一种“长程互联网+”模式,与类似“互联网+餐饮”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可交易化”程度高、尝试风险小、交易周期短,食品本身+互联网服务+人工运力=可交易的三方互联。而正因为航运本身是“长程”的,其交易周期较长,参与各方的价值很难界定,而且服务质量的反馈机制又显得不痛不痒——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集运电商产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救命稻草是大联合
光在集运市场的集运电商平台就有二十余种,其中交投活跃的在十家以内,而且可悲的是,即便集运运价在今年有所抬升,却很难浇灭集运电商持续性“烧钱”的热度。而对于那些尚未获得风投的集运电商来说,情况更为艰难卢正浩。
与集运运力一样,集运电商目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互联网+航运”催生的是另一片“红海”,而且是价值存在感更低的“红海”。班轮公司再不济,尚有包括船舶在内的资产,那么集运电商有什么?一位投行经理人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资方已经比若干年以前冷静了许多建筑速写,‘体质太虚’的企业是得不到投资方的青睐的。”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那么集运业通过并购、整合甚至破产来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先例可供借鉴。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来运营、并购、整合集运电商市场,淘汰一批“重复建设”的集运电商,才是基于市场考量的正途。航运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概念炒作可以休矣。
解剖一家“死掉”的航运电商
前文叙述了那么多,可见许多航运电商处于一种相对低效无序的运作模式中。读者肯定会问,其中是否有“死掉”的航运电商……
航运电商当然有“死掉”的。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所知,一家“货代联盟型”航运电商目前正面临被背后的庄家整合的命运,这还算较好的归宿。曾有一位投资了几千万做航运电商的前货代企业老板,投资失败后成了一家中型货代企业的合伙人。可以这样说,航运电商就目前而言,有着超高的死亡率,而且这种速度应该会陆续加速。其实没理由去嘲讽这些失败的先行者,哪怕其中一些有着堂·吉诃德般的经历。记者一位航运电商总经理的“朋友圈”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无论经历何种坎坷,只是初心不改。” 记者曾追问这份“初心”为何?答曰:“行业的公正透明化。”
成功的幽径各有不同,然而失败的道路总是那么相似。记者试着以个人观感来解读某家航运电商“死样”的深层原因。
先说一个结论:如果以传统思维来做航运电商,或者具体说如果一开始以传统思维来做航运电商且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必然失败。一位航运电商的用户告诉《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航运电商的问题很多。就我个人而言,首先,觉得那种单纯地把线下的事务搬到线上的模式是不靠谱的——没有任何的‘增值’产生。其次,由于航运电商的出身都相对‘草莽’,其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一再想塑造用户的使用习惯,给人以很不友好的感觉三伏贴配方。”看来,能够产生实际价值是用户口碑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会“死掉”
继续围绕“价值”因素来讨论航运电商的“死掉”。上述“货代联盟型”航运电商的用户、某货代企业总经理S,去年5月还在为这家航运电商站台,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有一阵货量出现滑坡,但通过订舱平台接到的货量不减反增,并且付款很准时异能狂想。有了这个发现,我腾出多余精力,将之前受业绩影响的销售人员转移到做美国航线开发,留下客服和平台操作人员专心维护电子平台并提供跟踪服务。根据平台控制可视化特点,让企业原有操作配合进行各项改进,提升企业现有的服务质量。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好事”是不长久的,甚至令人产生一切都是该类航运电商背后的庄家为了“圈地”而推出的权宜之举的联想——可以类比于此前各类航运电商的“补贴”政策。当然结果就是S反映能从该航运电商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也就是能与其匹配的箱量越来越少。最后S选择将原先专职做航运电商的员工转岗到操作部门,一位原本为航运电商站台的“死忠”就这样远离了航运电商领域。
转过来看这家“死掉”的航运电商,它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很有代表性。
首先看人。这家航运电商总经理L对供应链体系有着不错的认识,且在业内的人脉存量也比较可观。然而,问题在于L与该行业内大多数从业者一样,对于竞品不屑一顾,认为自家的产品“天下第一”,而别家都是抄来的。事实上,在发展初期航运电商互相“借鉴”是常有的事情,故而同质化是正常现象。前期大家都在竞相推出名字好听、“功能强劲”的新模块,L的不屑可以说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性不良因素,而员工整天被“打鸡血”、被“画饼”,应该说也颇受到了这种心理暗示因素的影响。
其次看产品本身。正如此前所说的,产品必然会受到竞品在功能、模式上雷同的挤压,而这时航运电商必然会选择“线下引导线上”的O2O模式进行比拼——走到这一步,目前航运电商的可替代性与“伪电商”本质已经暴露无遗——竞争再一次从线上产品转移到线下资源的比拼。所谓“资源”也无外乎人脉关系等维系传统货代企业运作的根本,届时就能够看到线上电商开始频频调集资源开各种线下的研讨会,巩固现有阵地。然而颓势不可避免地会到来,因为一个有可能被替代的产品,只要市场竞争足够激烈,那么必然会导致所占有的资源骤减。更核心的问题是,线上能做的,没有线下做不了的;线上能获得的信息今夜哪里有鬼,线下同样能获得——产品的“增值”何在?就靠那一点点所谓的“效率提升”吗?
最后看商业价值。类似的航运电商在圈够足够大的地之前,一定是处于“烧钱”的状态——其中原因也很容易想明白,航运电商本身缺乏“造血”机制,还要养额外的IT人员和内勤,花销可想而知,所以“拉风投”似乎成了避免“死掉”的必由之路。从目前的情况看,活着的几家航运电商都完成了至少一轮融资,有少数几家甚至完成了B轮……然而L则没有那么幸运,很多航运电商的融资脱胎于严重同质化发生前的“一招鲜”,然而L开始急于融资的时间点错过了风口姚懿纯,且L由于主观上过度自信和客观上背后庄家的掣肘而一再失去“有条件”融资的机会。
最终的结果不言自明,L手上的产品消失在航运电商大潮的洪流中,一个同质化严重、增值效应差的产品,这就是宿命。
凭什么还“活着”
航运电商肩负着航运信息化封装的使命,换而言之,必须做到线上无法做到事情——而且必须去解决航运业面对的实际问题。
图中描述的是一票货经过信息化封装后的朴素模型。目前最佳贼拍档,航运电商完成了其中的大部分或者部分封装任务,但如果想要活得好徐焕升,就必须开发功能以解决以下问题:货物端的供需失衡(找到货)、货运服务的产业链整合(“一站式”)、航海运输业态的重新适配(排期优化)和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完善(信息流+资金流协同)。
从“找到货”这个任务角度来看,目前的航运电商能做到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反倒是在各种航运资讯类平台上看到苗头——如可以根据“船讯网”的分类信息了解大宗散货、集装箱及油品的货量及走向——如果说航运电商想要更上一层楼,与类似的资讯类平台的进一步合作或是必由之路。
可是,如果要成为航运电商的终极形态,还必须借助于更犀利的高新科技燕赤凤。
从AlphaGo到AlphaCargo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在航运业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不可估量,而航运电商与人工智能应该说有些天然的契合。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5月25日,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执黑中盘战胜目前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人类棋手柯洁,在三番棋人机大战中暂时以2﹕0领先。AlphaGo的胜出在各方的预料之中,然而在首盘告负赛后作为人类代表的柯洁还是无不感慨地表示自己是在与一个越来越接近于自己想象中“围棋上帝”一般的角色对弈。
这里就不难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围棋论状态空间复杂度达到10170这个数量级——远超宇宙间所有原子数目的总和。然而通过人工智能手段,人类已经能够让机器在某种程度上驾驭这种天文数量级变化的游戏,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来指导、引导航(产品库 求购 供应)运业更高效、更安全地运作?其中又关航运电商什么事呢?
需要一个模型
要解构AlphaGo绝非三言两语,这里仅凭笔者并不高深的围棋水平来解说。下棋无外乎两点石神伟,落子前的价值预判和落子后的价值评估,无论是事前判断还是事后反馈,其核心都在于对“价值”的判断。事实上随着棋局的变化,影响“价值”的参数都在发生漂移——虽然棋盘本身仅仅是19×19的方寸之地,但是其数据本身已经显得足够离散。而航运业呢?货主的货往哪儿运?货代企业的钱接哪个盘?班轮公司的船往哪儿跑乡村小混蛋?由于这一切都是基于人脑的思维,故当然也表现出相当大的随机性和离散度。
目前航运电商在做什么?无外乎网上订舱、线上单证制备等事务性工作,其产生的价值当然会被固化在所谓“效率提升”层面。然而一些决策辅助型的电商产品已经涌现,比如某初创公司的产品——FindBox。当然该产品能做到的事情离人工智能的终极潜力还相距甚远,可是能做到的超事务性工作已经包括陆上空箱定位寻找、最优线路规划和线上融资等……这类产品真正把一些所谓“好主意”落到了实处。不妨在这种“决策辅助型”产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比如,以某船而言,假设今后若干月甚至若干年要去某地跑单,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对“落子前的价值”进行预判,而在营运进行数月后,还可以对“落子后的价值”进行评估。
需要大量数据
除了模型,要实现上述功能,必须借助于大数据,基于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某航运大数据软件(产品库 求购 供应)副总曾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现在客户愿意为大数据埋单的还很少,其原因是市场对大数据价值的认可度还不高。”然而,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航运业数据库的计划刻不容缓。航运业是一个“江湖”,其中牵涉到太多人为决策,只要决策是人为的,就有可能发生“逆效率而行”的恶性竞争。不说别的魔蛋奇踪,仅以一个地区某类船舶的饱和度而言,就能与该地的对应运价发生强相关——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
某个地区为什么会堵港?某个地区为什么会运力不足?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能透过大数据看出端倪。而其中透露出的“价值”因素,正是航运电商能够挖掘的行业内的“增值”区块。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全文详见:https://www.6596.org/81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