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606

【西府文学】总第375期{小说界}:侯省彦《信念的力量》-西府文学信念的力量侯省彦革命家陶铸有两句诗比较符合笔者现在的心境,这两句诗是:“如??


【西府文学】总第375期{小说界}:侯省彦《信念的力量》-西府文学

信念的力量
侯省彦
革命家陶铸有两句诗比较符合笔者现在的心境,这两句诗是:“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回顾了这32年来,笔者辛勤耕耘在红色文化的土壤之中,不屈不挠、义无反顾,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可谓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间的人情百态。其中既有艰难险阻,又有柳暗花明;既有热情温暖,又有热嘲冷讽;既有苦闷烦恼,又有欢欣鼓舞。一次次的挫折,一桩桩的磨难,一回回的伤痛,一场场的洗礼,终于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往事如烟,笔者对曾经热嘲冷讽,设置路障的人和事早已淡忘,对曾经无私帮助过的有识之士永远铭记于心。许多人曾经询问笔者,是什么力量支撑自己把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坚持了下来?笔者心中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信念的力量!
笔者出生在曾经发生过扶眉战役的这块热土上,在学生时代,老师常常带学生去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接受革命教育,英烈们的事迹不断激励着笔者前进,小学时代便光荣地加入了少年先锋队,胸前飘荡着鲜艳的红领巾;中学时代又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胸前佩戴者闪闪发光的团徽。同时,一种信念的力量不断促使笔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生活,努力学习。高中毕业后,笔者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自己的学识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便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凤翔师范学校。
出于对教育工作的钟爱,笔者凤师毕业后回乡继续任教,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学生去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参加悼念活动,给学生讲述革命英雄故事。这件事情持续十多年后,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时的纪念馆里相关资料非常少,而且基本没有编辑成册(即没有一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读物)。学生们在了解扶眉战役烈士事迹时,不得不蹲在地板上,趴在橱窗上阅读或记录展板上的战斗故事。同时,又发现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有的史料记载有误。扶眉战役从1949年7月12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战役进行了两昼夜,消灭敌人近5万。还有金渠镇战斗和咸阳侦察班的阻击战斗纪录均有误等等。
1986年,笔者在常兴中学任教时,便产生了编著扶眉战役革命英雄事迹的读物和匡正有关战役史料的想法,家人、同事、朋友得知这一想法后一致反对,但得到了时任扶眉战役纪念馆管理处主任汶义武支持。汶义武对笔者说:“这是一件好事、善事,我支持你。”此时,这个设想又得到了时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业务台长雷明德的热情鼓励,笔者便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采访、征集、编著工作。
万事开头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更难。当时扶眉战役文字记载很少,一些烈士、英雄的事迹介绍特别简单,有些只有姓名,年龄。还有众所周知的原因:自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元帅当年指挥过的扶眉战役长期受到冷遇,一度成为“禁区”,人们看不到彭德怀元帅在这一战役中的伟岸身影,偶尔有露便会被立即销毁。彭德怀元帅平反后,在第一野战军的军事和战史资料中,涉及彭元帅在扶眉战役中的史料极少。
为了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10日至14日那段解放战争时期由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上发动的那场带有战略性的扶眉战役完整记录下来,笔者矢志不渝,花了32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搜集、整理出大量的扶眉战役珍贵史料,为扶眉战役系列书籍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能得到扶眉战役史料的地方笔者都去。一次,得知西安市周至县竹峪乡西岭村二组村民李兴忠,是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中的一名机枪班的战士,笔者便利用双休日,不怕山路崎岖,路途遥远,采访了这位老战士。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位老战士在当年只有16周岁,是1949年5月在解放凤翔县的战斗中解放出来,被编入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机枪班。在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中,他们机枪班的任务是掩护连队旗手将红旗插上任家城,配合第一团主力歼灭任家城之敌。战斗十分激烈,也很残酷,敌人凭借任家城高而厚的城墙和天然险要地形,又沿崖挖了战壕,在沟口要塞筑有明碉暗堡,易守难攻。但我军战士猛冲猛打,英勇杀敌,直至战斗胜利。
当了解到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泰同志曾在在扶眉战役中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他当时居住在海南省三亚市。笔者立即去三亚市三亚湾路昌达海景花园A座504室采访了他,并邀请给20万字的《鏖战扶眉》写序,他热情地接待了笔者,但不幸的是后来这位革命功臣与世长辞。
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笔者采访了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青海省和陕西省省长赵寿山的秘书姚德怀同志。在扶眉战役中,姚德怀同志利用战斗的间隙,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他把笔尖绑在蒿杆上当作笔,用颜料泡在小瓶里当墨水,坚持不懈地记日记、写文章,以其亲身经历,真实地记录与讴歌扶眉战役的整个过程和感人事迹,并热情地将自己25万字的著作《在解放大西北的日子里——一个战士的日记》赠给笔者,还把许多珍贵资料和战斗照片完好无损地捐献给笔者。
在空军第九军干休所里,笔者采访了原乌鲁木齐空军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扶眉战役中曾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司令部骑兵侦察营营长孟飞同志,他详细地叙述了罗局镇战斗中的激烈场面,又提供了1950年军队出版的《二兵团英雄集》珍贵资料,并写诗回忆:
扶眉大捷
休整三日乐悠悠,晚上齐看“血泪仇”。
夜里星繁东方寂,黎明月缺炮声稠。
头飞弹雨齐冲杀,脚跨枪堆逐次收。
遍野战尸触目悸,秦川解放喜心头。
——孟飞于2004年8月13日

在兰州军区干休所里,笔者采访了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蔡德芳同志。这位革命老功臣在扶眉战役中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前线生活报》社总编、社长。他不但提供了珍贵资料,还为纪念任家城战斗胜利55周年题词:“鲜血染红任家城”。同时,又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政委张哲岚同志。张哲岚说:“在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中,我任第一兵团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保卫股股长。1949年7月11日下午3时,我军行至任家城东北方向的二廊庙村,在村头的麦场上安装好山炮,准备战斗,目标是攻打盘踞在任家城敌第二十四师的一个加强营。战斗开始后,第一营副教导员陈昆一边作战,一边指挥战斗。一颗颗炮弹准确地在敌群中开花,但敌人工事坚固,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斗非常艰苦。这时,敌人的炮弹片飞到陈昆教导员身上,他没有倒下,继续指挥战斗,但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这位年轻的指挥员壮烈牺牲。部队及时通知了家属,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张哲岚同志讲到这里,欣然命笔,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忆战友的诗篇:
临江仙
——忆战友
铁流两万五千里,延安星曙启明。千万志士留丹青,鲜花多耀目,先烈血染成。
先者奠基后居上,哲理蕴寓常情。仰望彩云飘西东,遥忆浴血日,友情树长青。
——张哲岚于1999年夏
在西安兰州军区空军原司令员、少将刘懋功同志家里采访时,陈凯师他滔滔不绝地说:“在扶眉战役中,我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军部把战役的尖刀任务交给我师。战斗激烈而又艰苦,就拿我师第三十团第一营第三连来说,一个连的兵力,顶住了敌人一个团的多次进攻。该连第一班连续打退了敌人的4次反扑,全班8人牺牲了7人,只剩下班长张富清1人,两次负伤仍不下火线。第九连解放战士王洪安是轻机枪射手,当敌军冲到我军前沿阵地时,他站起来端着机枪射击,打退敌人的又一次反扑。第四连副连长丁兴发爨宝子碑,在本连伤亡大已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带领第二十八团一个排追歼逃敌,俘敌180余人。第三十团二营连续打退敌军的9次进攻,教导员周凤翔和第一营副营长陈金升相继牺牲,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半步。第五连据守一片坟地,在连长指挥下打退敌人的6次反扑,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战士们用刺刀跟敌人拼搏,全连仅剩5名战士,在连长纪长富带领下,仍牢牢地守着阵地。第三营第七连解放战士雷洪宾孤胆插入敌群,俘敌27名,缴枪11支。特别是部队连续14小时急行军150里完成穿插任务后,又连续12小时抗击敌人突围。已有3名战士因干渴中暑牺牲,师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阎合为给部队送水献出了生命。有的战士口渴难忍,不得不喝自己的尿,有的战士嚼包谷杆。就连罗局镇村头涝池里的水都被战士们喝光了。在这次战役中,战士们表现的既坚强又勇敢。”
原南疆军区正军职顾问卢德义同志接受采访时说:“在扶眉战役金渠镇包围战中,我任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一营教导员,我们第四师第十团和军炮兵团,从北、东北、东南三面包围了金渠镇。13日凌晨3时,当我炮火猛烈轰击即将打开缺口,准备从北面冲入金渠镇时,不料援敌第六十五军已由眉县附近南渡渭河,抵近我军阵地,被围之敌也乘机反扑,我军腹背受敌。我军当即以一部兵力抗击金渠镇反扑之敌,以另一部兵力反击增援之敌。战士们临危不惧,勇敢地与处于优势的敌人拼死战斗,付出了沉重代价,终于将敌援军击退三公里外,杀出了一条血路,立即撤出战斗。”
在西安市八仙庵索罗北巷14号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家属院里,笔者采访了陕西省西安市饮食服务公司原副总经理武仕元同志。武仕元在扶眉战役金渠镇包围战中任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四师第十团侦通连通讯排第三班班长。他在此战斗中,主要任务是来回穿梭在团部与营部之间,传递着团首长的命令。他还给我提供了珍贵的战役资料和图片,又热情地协助我寻找到了第二兵团第六军军长罗元发的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
在乌鲁木齐空军干休所里,笔者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军副政委张静波同志。了解到张静波同志在扶眉战役中,曾任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第一八一师第五四一团副政委时,这位老前辈接受了采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当年他们第五四一团在扶眉战役咸阳阻击战和攻打、围歼小五台山战斗中,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并提供了具体而翔实的史料。
在西安市西北3路陕西省军区八一街干休所门前,这已经笔者是第四次等候,终于等候到咸阳军分区原司令员、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二师首长勤务员王生才同志。他给我提供了我第十二师在扶眉战役中的战斗情况,填补了第十二师在扶眉战役中的战斗空白。
在采访原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六团教导队班长李清芬时,他告诉笔者:扶眉战役发生在夏季伏天,天气十分炎热,在行军中,我们好几个战士走着走着,就这样晕倒了,因中暑而牺牲,于是部队决定在眉县县城南边的一块杏林里休息,那时正是杏子黄熟季节,杏树挂满了黄橙橙的杏子,伸手可及,战士们虽然口渴难忍,但却没有一个士兵去摘杏子吃。
在西安市八仙庵索罗北巷14号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家属院里,笔者在采访原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四师第十团通讯排战士闫守珍时,他告诉我:有一位连长叫连德合在战役中潜伏时,敌人疯狂向我军阵地炮轰宝贝快跑,这位连长的腿不幸被炸断了,此时冲锋号响了,连长却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受伤,却像离弦之箭一样向前跑去,一下跑出去几十米了,突然倒下,战士们才发现他的腿早已让炮弹炸断了。
岐山县有一位参加过扶眉战役的老战士,笔者前去采访。这个老战士叫杨世财,家住在蔡家坡镇岐星村16组,在战斗中他失去了左臂膊。当时只有16岁,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了。他说:过渭河时为保护机枪不进水,鞋让水冲跑了也顾不得拾,光脚行军,从周至一直走到眉县夹道村,路上印满了血印,后来排长发现了,把他缴获的一双敌军的鞋亲手给战士穿上。
在扶眉战役亲历者跟前,笔者还征集到独具风采的独臂将军贺炳炎,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故事。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农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9岁丧母,11岁帮人放牛,15岁到松滋县刘家场铁铺学艺,16岁时奋然与父投军。1935年12月,年仅22岁的贺炳炎同志已任红军第五师师长。他率部随红军第一、二军团长征,在云南的一次激战中风尘三女侠,右臂被炸成肉泥,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肉皮连着肩膀,迫不得已要实行截肢手术。当时不仅没有麻药,甚至连手术器械都没有,救护医生好不容易才从老百姓那里找到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同志受了重伤的右臂。贺炳炎同志让卫生员将自己反绑在门板上,嘴里塞上毛巾……手术前后用了两个多小时,他几次昏死过去,嘴里的毛巾被咬得稀烂,截肢手术比较成功。

贺炳炎同志的事迹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贺龙司令常常拿着截下来的贺炳炎同志的臂骨,激励沙场上的战士们:“同志们,大家看,这就是贺炳炎同志的骨头,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骨头啊!”在贺炳炎同志的精神鼓舞下,我军战士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9年7月10日午夜,扶眉战役打响了。贺炳炎同志遵照兵团命令,率领第一军协同第二军围歼周至与眉县之间的敌第二十四师及第六十一师一部。在战斗中,贺炳炎军长指挥部队向眉县以西的五丈原地区进攻,消灭并俘虏敌人8000余人,为扶眉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贺炳炎将军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屡建战功,11次负伤,又失去右臂。在和平年代,忘我工作,为革命奋斗终身。
又征集到眉县马家山战斗中,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八团独立营营长栗政通的革命故事。
栗政通,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杜家庄人。生于1923年,1937年入伍,编入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1938年入党,自参加部队后历任侦察员、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政治教导员、营长等职。在王震将军率领下参加了抗日战争,亲历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战斗、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南征北返。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在西北战场进行的带有战略性质的扶眉战役中,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八团独立第一营营长,在攻占眉县马家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栗政通同志在14岁的时候铊怎么读,受父亲栗再温的熏陶、启迪就参加了革命。他的栗再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北平市委、太原特委工作。1934年受北方局派遣回到家乡,在太行山一带开展党的工作,任中共直西特委书记。1937年9月下旬,三五九旅战地工作服务团来到平山县,宣传抗日救国,并开展扩军,随后王震将军也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在王震同志领导下,栗再温同志与特委、县委和八路军工作团的同志遵照《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号召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齐心协力打东洋,动员广大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打日本,保家乡。当时扩军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栗再温同志作为特委书记,决心带头送亲人参军。
1936年栗再温同志的长子栗政清,年仅20岁,1933年入党,时任中共平山中心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团委书记。他接到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到天津参加学习培训,途经石家庄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后又关押在天津一家日本监狱,受尽苦难折磨,伤口感染,遍体溃烂,于1936年底牺牲于监狱,全家人的悲痛尚未散去,但坚强的栗再温同志毅然决然将自己的次子栗政民又送到部队。
14岁的栗政通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看到哥哥栗政民穿上了八路军军装,扛起了“三八大盖儿”,加之年仅20岁的大哥栗政清,因闹革命被叛徒出卖而捕,牺牲于监狱的噩耗,更加激发起了栗政通革命的决心,他哭着喊着:“爸爸潘道津,我也要参加革命,和哥哥一样要穿上八路军军装,打日本,保家乡!”母亲说:“孩子,你还小,下次吧!”“不,我就要去参军!”父亲看到儿子态度很坚决,就同意他和哥哥一样穿上八路军军装,拿起武器打日本,保家乡!栗政通高兴地说:“爸爸,你真好!”
栗政通怀着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美好愿望,满腔热血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丁惟宁。他在革命熔炉里锻炼。1938年秋,日寇分九路进攻晋察冀地区,栗政通同志和战友们一起奉命阻击三路日军,在山西灵丘以北地区血战7昼夜赵纪来,击退日寇4000余人的疯狂进攻,保卫了边区。那次战斗中,栗政通同志冲锋在前,英勇顽强,表现出不怕牺牲、敢冲敢打的大无畏精神,在火线立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著名的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歼灭战中,栗政通同志所在连队协同兄弟连队顽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逃窜,穷凶极恶的日寇水源旅团就在英雄子弟兵顽强抗击、猛烈冲杀下全部被歼,在抗日战争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栗政通烈士安息吧!您的精神像那波涛滚滚的渭河之水奔腾不息;您的品格像那巍峨雄壮的秦岭之巅永矗人们心中!
在随军记者的报道中,我了解到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一师堵击了敌人第六十五军和第三十八军向西逃跑的退路。我们部队首长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寸土不失,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硬汉学校。
大批敌人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以多梯队向我军阵地进行反复冲击。霎时间,炮弹象冰雹一样落在我军阵地上,秋庄稼被打得满天横飞,有的战士被埋在掩体里。等到敌人进到我军阵地附近,轻机枪、步枪象雨点般地向敌人扫去,手榴弹在敌群开花,敌人纷纷倒下。我们的战士从掩体里一跃而起,向敌人冲去,连机枪手杜长林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副营长王天才高喊着:“向杜长林学习!”端着步枪冲上去。第七连的勇士们,和他们连长一起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敌人又一次狼狈溃退了。第二十九团第五连伤亡的只剩下5名战士,但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第三十团第三连和第七连连续9次打退敌人的冲锋;第三十团3名干部伤亡,下级干部就自动代理,负伤的干部战士头上、胳膊上绷着纱布,仍不下火线,坚守阵地,直到胜利。
当时正值三伏天,战士们全然不顾汗水直流,衣服湿透。水壶里的水早已喝完,水又送不上来,准备的人丹、八卦丹也用完了。虽然大家渴得嘴皮裂开血口,眼睛也熬红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同志们抱来些被炮弹打断了的高梁秆子,嚼住解渴。战士们互相鼓舞着,坚守着阵地。
在鏖战中,解放军因穿插过猛或牺牲过多,建制已经打乱。战士们自觉服从兄弟部队干部指挥,哪里战斗紧张就向哪里冲。第四连副连长丁兴发,在本连伤亡已无战斗力的情况下,他带领第二十八团一个排追歼逃敌,俘虏敌军180余人。
第三十团第二营教导员周凤翔指挥战士们连续9次击退敌人。在战火纷飞中周教导员和副营长程金声相继牺牲。这时,第五连仍据守着一片坟地,已连续打退敌人6次反扑,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敌人拼搏,最后仅剩5人,仍牢牢地守着阵地。
甲等功臣赵先满,是机枪第三连第一排排长,在战斗中,大腿负伤,但他不下火线,仍操作重机枪,一连打了3、4箱子弹,掩护步兵打垮了敌人多次突围企图。
特等战斗英雄陈官印在眉县金渠镇歼敌第一六五师的战斗中,他带领两名战士冲在最前面,在苜蓿地里活捉了敌师长孙铁英。
特等功臣柴三率领一个班的兵力,在渭惠渠岸狙击敌人一个营的兵力,一直坚持到总攻开始,消灭了全部的敌人。
人民英雄罗光东率领全排战士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当全排只剩下两名战士,罗光东又两处身负重伤时,勇敢的战士们没有退缩,端起枪,刺刀拔出鞘,挺枪冲进敌群,展开肉搏。特别是两名战士又相继牺牲后,罗光东身又5处负伤,全身鲜血淋漓,但他没有倒下,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甩出一排手榴弹,把敌人消灭在前沿阵地上,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1949年7月12日下午1时,敌人的轻重机枪向英雄们扫射过来,手榴弹在英雄们的身旁爆炸,凶恶的敌人以整连整排的密集阵势疯狂地扑向第二连阵地。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第三十三团第一营第二连的战士们在白生辉连长指挥下,头顶烈日,冒着枪林弹雨,以高粱地作为青纱帐,敏捷地穿过三块高粱地,直捣敌人纵深处。战斗英雄王玉任第二连副连长,他带领一个排冲在最前面。当战士们穿过三块高粱地接近敌人前沿时,敌人投来一颗手榴弹在王副连长身后爆炸,右腿负伤,顾不得包扎,快速向敌人反击,手榴弹、手雷刹时投向敌群,消灭了敌人。这时,王玉才草草地包扎了伤口,又带领全排战士向敌人纵深猛攻,刚冲到村外壕边沿,他右小腿又被子弹打穿衙内闯三国,左腿也中了弹片,鲜血染红了裤子,他还坚持战斗。战友们要背他下去,但他坚决地说:“别管我,你们快冲上去消灭敌人,现在是为人民杀敌立功的时候了。”

第一班班长王河飞快地跃过战士张世全的遗体,狠狠地投出一颗手榴弹,将3名敌人消灭,缴获了第一挺重机枪后,迅速调头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就在这时,右边飞来一排子弹,击中王河头部,王河同志光荣牺牲了。第二排长王占德率领马天亮等8名战士跨越王河班长的身躯,向敌人反冲过去。在冲锋中王占德的腹部被打穿了,肠子迸出了体外,他没有倒下,怒视敌人,用尽全力端起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敌人纷纷倒下,他才安祥地闭上眼,。旗手杨元胳膊被子弹打伤,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扛着红旗矗立在硝烟中。第三排排长惠树声用力抬起被子弹打穿的面颊,喊道:“同志们,为人民立功的机会到啦!”战士们像猛虎一般冲向前方。一位还穿着国民党军装的新解放过来的战士冲在最前面,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鲜血顺着脸颊直流,他撕下衣服,包扎好伤口,向前冲了几步,觉得眼前直冒金星,头疼得厉害,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急忙对从他身旁冲过来的连党支部书记和副班长断断续续地说:“我……叫……宋志超,家在四川省,流……流血……为的是人民偏爱折火一夏,虽……死也……光荣。同志们……好……好……好……打……呀!”话还没说完就倒下去了,再没有站起来。连长白生辉看到眼前的激烈场面,残酷的现实,忍着悲痛,清点了一下战士,全连只剩下了19名。他没有畏缩,振作了精神,一面指挥战斗,一面高声喊道:“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机会到了。大家要鼓足勇气,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一切勇敢杀敌,在邻友部队的配合下,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第三十三团副团长高增岳,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参加革命。在扶眉战役中,第十师阵地一度被敌人突破,师指挥所受到威胁,高增岳副团长的右臂和头部已经负伤,但不下火线,只做了简单的包扎,忘记疼痛,指挥战士们配合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又夺回了失守的阵地,保证了师指挥所的安全。下午3时许,总攻开始。高副团长又率领第二营向退守在强家沟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阵地发动猛烈的攻击,再次负伤,大腿被炸断,胸部也受伤,战士们几次要把他抬下战场,却都被他拒绝了,以惊人的毅力坐在阵地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第三次头部中弹,光荣牺牲。……等等,这些既经典又感人的故事,使笔者深受教育。这些革命前辈英雄故事,在第一野战军战史、军史和我们的党史资料中没有记载,我认为完全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来普及。
然而笔者的做法不仅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反而使一些人对笔者产生了的嫉恨,甚至有些人还制造流言散布于人群之中。有的说笔者不好好教书,做不该做的事情,研究什么扶眉战役。有的说拿的共产党工资,还要挣“死人”的钱…… 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入官僚主义者耳中。明事理的人们当即戳穿那些人的谎言,但那些官僚主义者却不加思索,不深入实际,对流言蜚语深信不疑,这给笔者研究扶眉战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在那段逆境的日子里,邮递员投递给笔者的信件,被那些目无法纪的小人匿藏、销毁。这使笔者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是默默地工作。不由得感慨:做人为什么这么难?然而,在感慨之余,向伟人、向历史寻找答案,终有一天,从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中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演说。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使笔者深受启发:“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又从古人那里得到启迪,我国古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面对人们的痴笑和朋友的疏远,忍辱负重,勤奋著述,埋头花了16年的功夫终于写下了50万字的不朽巨作——《史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真可谓“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顿时,笔者想通了,便振作精神,拿起笔来在《宝鸡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为自己鼓掌》的文章,澄清了事实。那些官僚主义者被组织调离,党的光辉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一些人的真实面目。笔者所带毕业班语文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屡屡夺魁,又连续四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笔者、模范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1997年,笔者的第一本书《难忘的扶眉战役》编辑成册,但出版却没钱,一咬牙,卖掉了家里的猪、麦子,筹集到了一万五千元,在时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业务台长雷明德鼓励下,在眉县常兴镇财政所所长刘新怀的尽力相助下,终于出版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第一本爱国主义读物,填补了其空白魏延墓,也匡正了扶眉战役起始时间。如今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上也镌刻着“扶眉战役起始于1949年7月10日至7月14日结束”。
扶眉战役书籍出版后,除扶眉战役纪念馆免费收藏一部分、给各机关单位、学校师生赠送一部分外,其余积压在家中,给笔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但遇到了时任宝鸡市西街小学校长胡安民、东仁堡小学校长张海燕;时任杨陵区李台乡教育专干、邰城小学校长甘永西,大寨乡教育专干、大寨中心小学校长葛恪,揉谷乡教育专干、揉谷中心小学校长刘麦强,陵湾小学校长赵哲;时任眉县槐芽中学校长王常劳、槐芽初中校长贾志林,首善镇东关小学校长梁剑,金渠中心小学校长李广途;时任扶风县法门高中校长张建军,法门一中校长苟宗合,段家初中校长任军良,午井初中校长郭恩宽、召公镇教育专干宋文辉等传播红色文化的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帮助我解除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1年7月28日《宝鸡日报》记者朱百强以敏锐的目光,行业的天职采访了笔者,并写下《慰英灵,育新苗——记《难忘的扶眉战役》编著者侯省彦》的报道,发表于2001年8月8日《宝鸡日报》第三版,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笔者寻找失散的军魂15年来第一次得到媒体记者的报道,使笔者更加认识到自己干这件事的深远意义,便加快了寻找步伐。
2002年11月22日,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中共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阅读了笔者撰写的《难忘的扶眉战役》修订书稿后,写下亲笔信:“省彦同志:粗看此稿,支持你的写作与出版。”当笔者手捧着这封沉甸甸的回信,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这是寻找失散的军魂16年来第一次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兴奋的一夜没有合眼,更加认识到自己干这件事的重要性,不由自主,克服一切困难,昂首阔步向前走。
2006年,在时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宝鸡市作协主席李凤杰的关心下,在时任眉县县委副书记、现任宝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马孝全的重视下,在时任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郑洲怀的支持下,由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少将、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刘懋功作序,由眉县县委副书记马孝全题词,使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第一本书《扶眉战役故事》终于出版问世。2009年,又在严水堂局长和郑洲怀主任的资助下,由原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上将、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三军第七师第二十一团第二营第五连副连长、代连长傅全有作序,记述扶眉战役全过程的《鏖战扶眉》终于出版问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社会效应。
2010年时任眉县关工委主任杨世宗在基层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了解到笔者义务传播红色文化的事迹后便大力赞扬,予以支持。特别是阅读了30万字的《红色故事》书稿后,认为青少年儿童急需要阅读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便破例写下读后感,并引起时任宝鸡市关工委主任雒秉来和陕西省关工委主任李天文的高度重视,分别题词祝贺。2012年眉县关工委与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联合出版了《红色故事》,并以官方红头文件下发学校,号召红色文化进校园,提倡少年儿童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强健体魄,建设祖国,强盛中华,努力实现中国梦,使《红色故事》在学校少年儿童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教育意义大笨钟歌词。
2012年时任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赵军良、纪检书记张宇了解到笔者在传播红色文化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上一级报批文件,办理了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号。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出版后,赵副局长欣然命笔,写下诗篇:
贺侯省彦同志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出版 
省彦同志孺子牛,访寻英烈几十秋。餐风饮露不言苦,痴心一片誓不休。
惶惶大作今问世,启迪后昆千古留。回首往昔苍桑事,而今长笑无忧愁。 2013年时任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周荣阅读了40万字《不朽丰碑》后,发自肺腑之言:“我非常敬佩侯省彦同志近30年锲而不舍、不畏艰辛探求历史,为革命烈士树碑立传,以教育启迪后代传承革命传统的精神。” 并为此书写下内容极为深刻的《跋》。时任中共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怀亮阅读了《不朽丰碑》后,感慨地说:“侯老师不容易呀!独自一人能把几千名扶眉战役烈士生平简介和英雄事迹写出来英特药谷,抚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 即兴挥毫题写“硝烟远去,精神永存!”的佳句。
2013年时任西安华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眉县公司总经理李静斌阅读了《不朽丰碑》后,郑重地说:“在建设‘山水眉县,创意田园’的热潮中,我们天然气人,一定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褒扬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祖国的高尚品质,投身于眉县清洁能源发展事业中去,科学管理,安全第一,以客为尊,惠泽于民,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巨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2014年时任中共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阅读30万字的《红色故事》后,指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线,串起了那一段激情如火的光辉岁月,不仅寄托着宝鸡人民对扶眉战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无比崇敬,更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本难得的生动教材。”
2015年时任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阅读《红色故事》后,写下《致读者朋友的信》“读者们: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故事》一书,便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一个载体。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对于我们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向读者朋友们推荐此书,期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道德情操的陶冶。谢谢!2015年4月5日”
2015年时任扶风县法门高中校长张建军、绛帐镇教育专干侯尚科、上宋初中校长权建凯、南阳初中校长王军愧、扶风小学校长苟恩福、扶风县第三小学校长黄建科、午井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峰、天度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润生等默默支持传播红色文化的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扶眉战役是我们宝鸡地区一份红色文化的瑰宝。红色文化进校园势在必行,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016年时任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富强、眉县常兴初中校长史峰、马家初中校长王锁怀、营头初中校长杨少明、眉县实验小学校长秦焕生、东关小学校长梁剑、李达小学校长毛巧娥、齐镇联合小学校长冯红星、营头镇明德小学校长马昌林等关注和支持传播红色文化的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扶眉战役为我们留下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它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取之不竭红色宝库。我们要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016年上半年得到了时任西安市中共周至县机关工委书记倪韵苹、宝鸡市教育中心小学教师培训部教务处主任薛永明、宝鸡市联盟中学校长韩安民、太白县总工会主席齐国庆、岐山县楹联学会会长李振宇等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给予了极大地帮助。
2016年上半年时任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王文杰,岐山县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蔡登科,岐山县第三初中校长、高级教师王科科,岐山县城关幼儿园园长蔡瑜梅等传播红色文化的优秀志愿者,一致认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才能使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才能使学生不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力量源泉。
2017年时任陕西东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黑记阅读《鏖战扶眉》后,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握好‘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扶眉战役是我们宝鸡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国防教育等的优质资源,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有着爱国爱党的光荣传统,有着敢为人先的奋斗基因血荐中华,有着干在实处的优秀品格的宝鸡大地上,我们东岭人始终坚持‘艰苦创作、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传承扶眉英烈精神,向着目标,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报国,建设好宝鸡,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增砖添瓦王垠。”
时任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理事马庆伟同志是一位红色文化的爱好者。2017年,马庆伟同志志愿为《鏖战扶眉》校对文稿,并在文字上做了修改,还赠于两首诗:
赠侯老师
其一
杏坛施教张子乡,呕心沥血著红章梦幻诛仙鬼王。
英雄壮志晚年成,多少艰辛泪成行。
其二
革命事迹须承传,著书立说莫等闲。
书生白发容易老,不负青春不负年。
马庆伟于2017年3月19日

2017年时任杨陵区教育局干部甘永西、徐小勇,揉谷中心小学校长葛恪等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一致认为:在物质文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加强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利用扶眉战役这一红色文化的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8年初,在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张桂海的举荐下,笔者第一次见到了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孙恩情。孙局长见面的第一句话:“感谢侯老师对传播红色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全力以赴支持你。”顿时一股暖流涌入笔者心头,温暖着全身。这是笔者在传播红色文化32年的征途中,遇到的第一位重视传播红色文化的局长,便促使了笔者加快传播红色文化的步伐。
2018年1月原第一野战军战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玉泰阅读了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后,感慨地说:“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的红色印记,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第一野战军战史中一份珍贵的瑰宝,我从内心感激省彦同志。因为他为第一野战军战史编纂工作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比较系统的史料。解放战争时期记录各大战役的书籍、史料不少,但像扶眉战役丛书这样全面具体系统纪实战役全过程的书籍并不多见。我为省彦同志30年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一是鼓掌,二是喝彩,三是点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2年来,笔者在教书、读书、著书的三步曲中,徘徊、挣扎、忙碌着,去探寻人生稍纵即逝的最宝贵的东西,最有价值的真谛,最有正能量的战斗英雄故事。为了避嫌,笔者上班期间拼命工作,所带毕业班学生升学考试语文成绩连年夺魁,连续4年受到常兴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又相继编辑出版了《难忘的扶眉战役》《扶眉战役故事》《任家城战斗》《鏖战扶眉》和《红色故事》等17本书,填补了那段军史、战史和党史的空白,为拍摄《扶眉战役》电影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料依据,受到当地政府和纪念馆的重视,得到时任眉县民政局局长李亚明、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任晓峰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种媒体的高度关注。《校园春光》荣获陕西省第六届教师优秀论著一等奖;《难忘的扶眉战役》获眉县“九五”教育科研成果奖;《任家城战斗》被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列为中共西安历史教育基地丛书;《红色印记》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扶眉战役纪实》被眉县统战部列为眉县历史文化丛书,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又分别荣获陕西省和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被宝鸡市教育局、宝鸡市教育工会、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关教工作”“优秀讲师”等称号,以及获得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功勋奖,被中共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其事迹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志》,又被《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12次,中央以及省市县电视台播放,被誉为“宝鸡市草根文化人”,为“扶眉战役树碑立传” 的人,“红色信念永不灭” 的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笔者终于走出了阴霾,眼前出现一片光明。每当笔者处在艰难、苦闷、彷徨之中时,总有一些生命中“贵人”适时出现,给以关怀、鼓励和支持,让笔者走出人生布满荆棘的崎岖道路,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敢不敢去拼搏,只要你鼓足勇气,顽强地去拼搏,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没有红色信念给予笔者的无穷力量,就没有今天的累累硕果;如果没有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没有有识之士的支持和资助,没有朋友及贵人的鼓励和帮助,没有家人以及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就没有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当初不理解人的伤害,没有当初心胸狭窄者设置的路障,就没有今天的坚强。生活教会笔者懂得:大海如果缺少了巨浪的汹涌,就会失去其雄浑;沙漠如果缺少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其壮观。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因此,在感谢曾经支持、关心、鼓励和帮助过的领导、朋友、贵人和有识之士的同时,笔者还应该感谢那些当初怀有妒忌心理的人。
32个春秋传播红色文化的艰辛路,历练的是笔者意志,考量的是笔者心灵,培育的是笔者厚重,润泽的是笔者生活,打开的是笔者心扉,撑起的是笔者生命自信的航船。信念给了笔者无穷无尽的力量,收藏了笔者无穷的爱和恨,埋没了笔者的颓废惆怅,生命里才有说不完的故事。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大卡司菜单。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因此,笔者坚信:在人生路途中,为自己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值得奋斗的理想所付出的越多,生活的馈赠就愈多,生命就会留下光辉灿烂的乐章。
全文详见:https://www.6596.org/10909.html

TOP